终身学习更多的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教育文化互联网娱乐休闲生活百科日常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张骞是哪里人哪个朝代,张骞怎么读

发表时间:2023-05-12 01:45责任编辑:任小东关键词:哪里,怎么读,朝代

张骞是哪里人(如何读张骞)

□王雪桥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陕西省城固县人。《史记》明确记载张骞“葬汉中”。截至目前,在汉中市城固县以西3公里的饶家营村,汉博王侯仍有一座张骞墓,因其建筑宏伟、树木稀疏,是人们经常瞻仰的地方。运城市盐湖区还有一座“汉博王侯墓”。位于中条山下硝库岸边张村底。

根据《郓城县志》,张村部以“张骞葬于此”命名,“底为端”。村里有章公庙,庙里有墓有碑,村南有章公泉。乾隆版《界州全志》载:“张公祠,为汉博太子张骞所题。州西十五里张村。”“张公权,在林静以东三里涧。”“张念底,周城西,老张公泉与林静河交汇,水蒸蒸日上,入不了女盐池。”河东既不是张骞的故乡,也不是他的官邸。为什么这里有他的坟墓和神龛?这就要从著名外交家张骞的“夏日情结”说起。

▲张骞西域图(资料图)

去西域,意外发现“大夏”

据史料记载,河东在古代曾是夏人居住的地方。相传夏人建都安邑(今夏县王宇市),称“夏市”、“夏达”。公元前17世纪左右,东方的商人部落逐渐崛起,他们与羯族作战。最终,吹哨之战摧毁了夏朝,占领了河东,夏人被迫迁出。至于河东夏人住在哪里,由于缺乏详细的记载,人们一直不清楚。

汉武帝初年,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游牧民族匈奴连年出兵入侵汉疆,西袭月氏国,杀害月氏王,对东西邻国构成极大威胁。西汉第二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率领百余人出使西域,共同攻打匈奴。没想到,张骞一出阳关就被匈奴扣留,这一扣就是10年。张骞没有辱使臣,等待逃跑的机会,继续向西寻找大月氏。然而,当他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月氏故国时,才意识到月氏已经西迁至阿姆河流域(今阿富汗西部)。张骞继续西行,翻过苍翠的小山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大月氏人,并找到了一个被大月氏人征服的名叫“吐火罗”的国家。此时大月氏王贪图和平,无意出兵向匈奴寻仇,张骞所服务的使命无法完成。于是,在游览了大源、乌孙、康居等国后,张骞在土霍洛停留了一年多。他被那里的自然风光迷住了,充分了解了当地的风俗。经过实地考察,意外发现所谓的“土火罗”原来是几千年前从河东夏墟迁出的夏人建立的国家。他认为“吐火罗”托查里是“大夏”二字的对仗(古文字似“陀”或“土”,古文字似“胡”),吐火罗境内的瓦克舒河(今称阿姆河)也是从河东夏市移植过来的“贵水”旧称。

元朔二年(公元前126年),历经13年磨难,张骞回到长安。他关于意外发现大夏的报告深深震撼了汉武帝刘彻。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张骞“自诩夏在西南,慕中国(夏人思乡),患匈奴。”因此,汉武帝根据张骞的建议,大规模管理西南彝区,在蜀地设县发展,试图打通从印度到夏季的通道,只是因为要经过青藏高原,地理条件太差。即便如此,汉武帝也没有放弃。据《汉书·张骞传》记载,此后“数帝问钱问夏”,即仍不时问张骞问夏等国。于是,张骞提议联系国力强大的武孙,以招募属于“大夏”的所有西方国家的外交大臣,并说服汉武帝让他第二次去西域。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拜张骞为中郎将,命他率领300人带着大量牛羊和金币西征。张骞到达乌孙沟后,指派随行副手分别前往大源、康居、大夏、大月氏和安息国做联络工作,随后张骞回到中原,不久去世。“10岁以后,他派往大夏的所有代表都和别人大不相同。”张骞死后一年多,代表们陆续带着大夏等国的使臣来到长安,于是西方国家开始与汉朝交流。

由此,开启了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ⅱ夏日情结,开始憧憬河东。

推理如常,所谓的大夏国只是一个早已屈服于大月氏人的软弱和战争恐惧的遥远国度。和它交朋友不是很重要。为什么能让汉武帝这么有魅力?答案只有一个:张骞和汉武帝都认为西域的“大夏”是从河东迁来的,是“汤涛族”。张骞曾亲身沐浴过“汤涛家的遗风”,喜出望外的汉武帝不仅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大侠,还开始对古代被称为“夏回”的风水宝地河东产生浓厚的兴趣。

据韩曙介绍,汉武帝在位53年间,前27年从未去过河东,但在丁原二年(115年前)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归来后的短短17年间,他竟然去过汾阴6次。第一次是在丁原的第四年(前113年),“十月的冬天,东方有福有分阴。甲子十一月,后祠堂设在汾阴寨”。第二次,在丁原六年(公元前111年),“东游之时,必往左毅桐乡,闻南破之时,必思闻喜郡”。第三次,元丰四年(前107年),“春三月,殿后之地”,下诏“赦分阴、夏阳、中都等死罪,免三郡租税”。第四次,元丰六年(前105年),“三月,寺后之地河东之行”,赐诏赦汾阴,赐布帛于天下贫民。第五次是在太初的第二年(前103年),“三月,我去了兴河东,寺庙后面的土地,并命令世界庆祝(pú)五天,和(lǘ)五天,在寺庙的入口处,比拉”。第六次,天汉元年(98年前),“三月,兴河东,庙背土”。不难看出,刘彻曾数次造访河东。除了欣赏汤涛家族的遗产,他还尽力效仿汤涛家族的善举,造福当地人民。

至于张骞本人,大夏的发现被认为是他对西游的最大贡献,以至于《史记》中《元初以来侯人年谱》记叙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时,只提到“使大夏绝”,而没有提到使大月氏、大元等国生活舒适。说到《史记·魏将军列传》中张骞对西域的贡献,也是突出了夏,不及其余。然而,张骞的一生在《汉书·列传》中却用了八个字来概括:“望五线谱节,接功劳大夏”。正因如此,强烈的“大夏情结”必然会导致他对大夏先人祖籍河东的向往。

ⅲ从西域回来,亲自去河东游玩。

虽然史书上没有他游河东的记载,但不难想象,自从他第一次从西域归来,他一定会渴望亲自去河东,去瞻仰这个大夏先民的圣地,去拜谒瑶山,去参观圣地,去拜访遗民,去沐浴真正的汤涛遗风。当地的传说似乎证实了这一点。

根据张地村村民的传说,张骞到当地游玩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于是就住在村里休养。因此,村名为“张蝶”,后缀改为“张地”——这是张地村名称由来的另一个版本。此外,张村的原址在2.5公里外的盐池边缘。由于硝石池有被淹的危险,经过三次搬迁才安置在现在的中条山脚下,所以当地有“张骞三迁,张村倒”的说法。根据这些传说,张骞当年不仅去河东朝拜,还流连于美景之上。他在那里呆了很长时间。他“凿空”西域然后带回了改良的植物品种,如石榴、苜蓿、葡萄等。很快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且河东的石榴和葡萄一直是朝廷的贡品,直到今天还是当地的名品,苜蓿的种植面积也很大。这一切似乎都源于他对河东的热爱。

近年来,笔者多次走访张村。村民告诉我,张骞的一只靴子被埋在村里的“汉博王侯墓”里。还知道离村子不远有一条“湾湾河”,自西向东流入硝石池。笔者曾这样想过:《史记·索隐》说:“归水在山西河东玉祥县。”这条发源于玉香山溪的“万湾河”会不会被张骞视为古代的“穷乡僻壤”?对大夏先人圣地情有独钟的张骞,生前有没有留下遗愿,希望死后能葬在大夏遗址和归水岸边?当然,这些今天无法证实。但令人欣慰的事实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中西交流先驱和“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当地人很久以前就在古老的“大夏市”为他修建了一座衣冠冢,并建立了一座寺庙来供奉他。这应该是对一直怀有“大夏情结”的张骞最好的纪念!

中条山脚下的张骞祠墓补充了正史遗漏的重要篇章,也预示着河东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

知识推荐

终极百科——分享日常生活知识百科,一起终身学习更多的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226@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6418号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zjk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